关于我们
天津常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天开西青园先导区(毗邻天津南高铁站)。作为南开大学首批入驻天开西青园的重点优质企业,公司不仅为高新技术型企业,更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公司依托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效储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南开大学新能源电池创新团队的核心专利技术,专注于高比能锂动力电池、低成本钠离子储能电池和有机储能电池体系的关键材料设计、模组研发、中试放大与产业转化。其核心目标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解决产业创新中的技术瓶颈,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从而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高速通道,促进产学研用金服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公司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团队,由南开大学新能源电池研发核心团队组成董事会,并全职聘请了行业资深专家担任CEO和CTO,参与建设的员工超过200人。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新产品核心技术开发力度,全力抢占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市场份额。
更多
宣传视频
产品中心更多
-
单晶铜箔
单晶铜箔产品纯度高、原子级平整度、电阻低、可以显著抑制锂枝晶、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可应用于锂电池、固态电池、无阳极电池等。 -
高熵层状氧化物
高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采取的技术路线为固相合成得到高工作电位、高放电容量、长循环寿命和高空气稳定性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放电克容量高于160 mAh/g,首圈库伦效率大于90%,能量密度大于150 Wh/kg;该正极材料合成方法简单、利于规模化生产。 -
富锂锰基正极
富锂锰基氧化物(LMR)是一种兼具阴离子氧化还原和阳离子氧化还原的低成本储能材料,将其作为正极可以极大地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LMLOs)具有超过250 mA·h/g的高比容量、4.8 V的高工作电压、低成本以及高安全性等特点。 -
高容量快充型硬碳负极
硬碳材料储钠活性位点多,比容量高,嵌钠后体积膨胀小、安全性好、结构稳定,对比优势明显,在工艺极佳的情况下能接近磷酸铁锂的170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容量可达 372.07mAh/g 技术特点 1.具有高比容量,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荷,使得电池的储电能力更强。 2.可以循环充放电多次而不会出现容量衰减的现象,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3.硬碳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和充电速度。 4.硬碳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在长期使用中稳定地维持其性能和结构。 5.硬碳材料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利用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了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 -
高电压镍锰酸锂尖晶石
尖晶石结构的镍锰酸锂材料已成为正极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目前尖晶石结构的镍锰酸锂材料理论比容可达133mAh/g,能量密度可达625Wh/kg,每瓦时成本为0.85元,兼顾高电压、低成本、高安全等核心优势,这意味着在相同电池体积下,可以存储更多的电能,可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使得电池在相同体积下可以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或续航里程。相比其他材料,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它表现出较低的容量衰减率和较小的内阻增长,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相对于传统的钴酸锂和三元材料来说,原材料成本较低,且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降低了电池制造成本 -
超高镍三元正极
超高镍三元正极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正极材料,在三元层状材料中Ni的含量越高,材料的可逆比容量越大,为了满足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的需求,近些年来三元层状材料中活性元素镍含量占比不断提高,钴含量逐步降低,正极材料容量提高的同时成本降低其中NCM811和NCA的单体能量密度能达到300Wh/kg以上,比较适合目前工业化体系,是目前设计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抗过冲放电性能、循环寿命长等特点。
新闻动态更多
-
喜报︱常兴新能源获批天津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2025年4月11日,经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天津常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更多发布于: 2025-04-22 -
常兴新能源闪耀中国(国际)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共绘科技创新,能动未来新篇章
常兴新能源将继续通过技术突破与能源共建,持续赋能千行万业,加速行业智能化进程,为建设“安全高能电池,创造美好生活”注入澎湃动能。更多发布于: 2025-03-25 -
常兴新能源公司总顾问陈军院士陪同会见奇瑞控股集团一行到南开大学访问
常兴新能源公司总顾问陈军院士陪同会见奇瑞控股集团一行到南开大学访问更多发布于: 2024-12-17 -
我在天津倍儿好!——新华网天津专访
更多发布于: 2024-12-10 -
央视频探访常兴新能源公司
央视频探访常兴新能源公司更多发布于: 2024-12-09 -
山东省副省长邓云峰一行到公司调研
11月20日,山东省副省长邓云锋一行来校调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校企、校地合作情况。更多发布于: 2024-11-29
技术与服务更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于环保和低碳能源技术的投入,以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也在积极推行双碳战略以实现去燃煤、非化石能源等措施。